雷速体育,雷速比分

歧视才是最可怕的“乙肝病毒”

发布时间:2015-05-25

2015年4月10日,某大学大一学生吴某在学校单间宿舍自杀。2014年12月6日,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,她被查出系乙肝病毒携带者;今年3月7日,被安
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。(4月30日《新京报》)
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,如同处一室、握手、拥抱、同住一宿舍、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,不会感染乙肝病毒。然而,基于对乙肝知识的不了解,由此产
生的歧视,才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被视为异类,甚至被当成“不可接触者”而受到排斥,让其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,在被人为孤立的情况下,若心态不够
坚强,其就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归之路。
歧视来源于恐惧,恐惧又来源于无知。因为对乙肝的认识不足,才有了“谈之色变”的恐惧,并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避而远之。很多人歧视乙肝或者艾滋病患

者、感染者,就是基于对这种病症的认识不足,对其安全性没有把握,于是采取了“一概拒绝”的方式,人为将其孤立起来。比如学校让感染乙肝病毒的学
生住单间,保护反成了最大的伤害。
科学素养不足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。无知的恐惧,无孔不入体现在各个层面。虽然政策层面也明显发生了改变,比如在高考、公考和就业方面,“不得
强制要求检测乙肝项目”已成一种规制,并以此推动了整个社会观念的迅速跟进。但根深蒂固的偏见要得到消除和改变,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,还有待于做
好长久之功。而要从根本上消除歧视,还得从解决无知和消解恐惧上下功夫。因而,普及医学常识,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,依然是解决乙肝、艾滋病歧视的
根本路径,也是实现权利平等,让每个人都免于恐惧的最终出路。
注:此文来源:2015年5月7日健康报寻医问药版